着力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安顺加速发展

作者: 时间:2013-11-04

周建琨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创新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近年来我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抓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促进支撑产业发展;着力抓产业(企业)技术联盟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切实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获得多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市级科技进步奖,我市成功晋级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市。

今年7月,在全省第二轮项目观摩会上,我市展示的中铝国际装备制造中试基地、黄果树铝业、中航贵飞公司及产业园、顺立达纺织等项目,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多,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镇宁自治县不受本地资源禀赋的限制,在产业发展上“无中生有”,先后引进的纺织、纸业等企业,均为各自行业中省内产能和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引进的顺立达年产8700万米高档化纤仿真丝面料生产建设项目,拥有国际最先进高速喷水织机、倍捻机等设备,运用纺织业一流的技术工艺,填补了贵州省高档化纤面料纺织生产的空白。黄果树铝业通过技改盘活存量,提升产能,成为安顺工业企业的排头兵,位列贵州省同行业民营企业第一,2012年“贵州省100强企业”位列31名。黄果树铝业公司主营电解铝生产及铝制品深加工,电解铝项目的建成投产,拉长了铝业的产业链。总投资60亿元的多彩万象旅游城建设项目,集文化娱乐、旅游小镇、豪华酒店群、高档餐饮、休闲度假、商务办公于一体,规划好、投资大、功能完善、就业人多、辐射面广,是一流的大项目、好项目。中航贵飞公司拥有新一代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场管制中心系统,目前已建成了完整的飞机科研生产体系,特别是已初步建成了无人机试验、试飞和训练基地。贵飞公司参与实施的“无人机体系建设与关键技术”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夏云工业园中铝国际装备制造中试基地项目,是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中间试验和产业化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铝镁电解装备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平台,生产的产品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应用了三个国家863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前景十分广阔。去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建成投产,顺利实现了科技成果向工业产品的转化,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着近年来安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充分展现了科技在发展中的巨大驱动作用。安顺在提速追赶的进程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思发展、谋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来做好实实在在的项目,展现了安顺发展的昂扬势头和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从今年全省第二次项目观摩会在我市观摩的情况看,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虽然我市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我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不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整体创新能力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市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少,除了驻安军工企业的高、精、尖人才在国内处于领先外,在地方上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中,能够把握国内科学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也很匮乏。

安顺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要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科技人才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引导各方面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地。

一要着力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我市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个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绿色生态畜禽农业科技园区、平坝县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关岭供港澳蔬菜产业园)加快建设。启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力争到2015年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2户以上,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户以上。

二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加强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安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步伐。坚持一手抓投资驱动,一手抓创新驱动,把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重点,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新建3至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8至10个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成2至3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成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至2个,着力加强装备制造、转民工业、水能开发利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煤炭综合利用、玉米制种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学科加快发展。

三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从今年开始,市财政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产业化专项引导资金保持在2000万元以上,五年达到1个亿以上,重点围绕民用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服务业,推进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努力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增强成果转化后劲,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要加强创新型后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市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培养复合型、实战型科技人才。在安顺学院、安顺职业技术院校加快新设和调整紧缺学科专业,改善办学条件,使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更加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促进创新人才向生产一线流动、创新成果向生产一线集中、创新要素向生产一线集聚,切实推进我市产业提档升级。

五要重点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坚持按需引进,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科技、智力、创新要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加大对外科技合作,搭建平台,引进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六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市级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保持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均增幅继续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信用体系,力争2015年成功创建安顺农村金融信用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力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本土企业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吸引金融资本机构和国内知名创投基金进驻安顺。推动市级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确保到2015年建成1家以上,切实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实力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切实增强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力争实现全市人才的总量、素质和效能“三提高”,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领域、向重点发展产业、向各产业园区“三集聚”,实现科技人才的结构和发展环境“两优化”,使科技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全省、达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让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在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试验区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