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历史之一——阿达卜•普定卫•安顺府

作者: 时间:2013-10-08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即使是在比较蒙昧的古牂牁、夜郎时代,也有其政治中心。政治中心的形成,是有历史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也会引起政治中心的兴废。在安顺的历史上,普里部的消失,安顺州的取代,阿达卜的崛起,正好说明了这一道理。

让我们来检索这一段历史的轨迹吧!

前面说过,元朝时普里部归附,于是设置了普定府,后改普定路,政治中心在杨武附近。从这时算起,普里部土酋的统治延续了110多年,有名字记载的有矣资、容苴、适姑、适尔、安锁。到安锁时改变了普里部的命运。这是因为发生了元朝和明朝的更替。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371年即派大将汤和南下,开始进入今贵州地区,普城土酋、元普定路女总管适尔善于顺应时势,即率其弟阿瓮入明朝,表示归附。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朝设普定府,任适尔为知府。适尔死后安锁任。这个时候,明朝虽建立了10年,但在云南和贵州的部分地方,还由元朝的残余势力统治着,特别是还盘踞着云南的元朝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势力还很强大,不断威胁已归附明朝的普里部。于是,毫无见识的安锁又反叛明朝,归附梁王,梁王派将军金容刀来普定府镇守。为了统一全国,朱元璋于1382年8月派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以兰玉、沐英为副将、率大军30万,取道贵州,西向征讨云南梁王。傅友德兵分两路:一路由四川进入,经过今赤水、大方、威宁一带进入云南;另一路由湖南进入,经过今贵阳、安顺、普安等地指向滇东。明军一路上的推进,虽然主要是扫除元朝残余,但也包括了征服当地统治势力在内,贵州因此统一。统一后便设置官吏,修造城池,派驻军队,长久统治。

普定既叛,明军来到,自然发生战事。傅友德令顾成、吴复攻普定,经过激烈的战斗,元将金容刀战死,安锁被擒,叛乱平息。在刚占领的情况下,明朝暂时采用安抚的办法,仍设普定府,任另一土酋者额为知府,隶属于云南布政司。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占领,明朝廷命令在这一带择地建城,屯军驻守,设官治理。今安顺城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关于安顺城的建立,《大定志》记载说:“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制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其它史籍也有类似记载。

安顺这一段历史,涉及到两个历史人物:吴复和顾成,下面作一点简要介绍:

吴复,字伯起,明安微庐州(今合肥)人。元末时兵乱中集众保乡里,后率部在濠州(今安微凤阳)跟从朱元璋,征战有功,先授安陆卫指挥使;后从沐英征西番,擒敌三副使,遂封安陆侯。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征南,与顾成等攻克普定后,朝廷便命令他在安顺这里督建一座城池。以后他带兵平服了贵州境内其他一些地方,先后营建了今黔西、镇宁的县城,开通关索岭至广西的箐道。后来死在普定府,传今镇宁县境有他的墓葬。

顾成,字景韶,湖南湘潭人。元末投奔朱元璋,为帐前亲兵。洪武八年奉命入黔,因功授昭勇将军、贵州卫指挥同知。后随傅友德攻克普定,升为普定卫指挥使,并留守此地。洪武二十五年升任贵州都指挥司同知,镇守贵州。明永乐元年封镇远侯。死于贵阳。顾成任普定卫指挥使期间,在今安顺的时间约有十一年,所以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遗迹。“顾府街”,即今民主路,相传因顾成住此街而得名;市东二十九公里九溪河边山腰有顾成后裔墓葬,附近之九溪寨有顾氏后裔居住,相传为顾成进攻普定时屯兵之处。

建筑安顺城,最初并不是为了建府,而是建卫。“卫”是军事建置,主要用于控制军事要道,插入土司地区,以便支持流官统治,同时管理军屯。城建好后即称“普定卫”城;不久,又在普定卫设置“普定军民指挥使司”,下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这座城的地位加强了,明朝廷即着手让它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明洪武十六年,习安州并入安顺州。十八年废普定府,将其所辖的普定县并入安顺州。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升安顺州为贵州布政司的直隶州,并设流官治理。明成化中(公元1465~1487年之间)把安顺州治新迁到卫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把安顺州升为安顺军民府。这样,建在阿达卜、原叫普定卫城的这座城,才用上了“安顺”这个名字。

明朝的安顺军民府与一般的府不同,可以管军事和民政,当时辖有镇宁、永宁、普安三个州,还直辖宁谷、西堡两个长官司。安顺城终于取代了原来普里部的老都邑,也取代了大姓张番历代经营的旧州,一跃成为贵州西南部一个重要政治中心。

到了清代,地方行政仍划为省、府、县三级,但军事长官和地方行政官吏的名称有些改变。安顺城的位置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清顺治十七年三月(公元1660年4月)设云贵总督,总揽云南、贵州两省军政大权,总督赵廷臣半年驻云南曲靖,半年驻安顺。顺治十八年,令贵州提督驻安顺。康熙五年二月,撤贵州总督,又设云贵总督,并移往贵阳。古籍《滇行纪程》中说:“安顺府城围九里远胜贵阳,昔尝议立省会于此,以秤土轻重,不及贵阳,故舍此从彼”。足见在历史上安顺位置之重要。

清朝统治贵州以后,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康熙十年十二月(公元1671年)取消了原来的“普定卫”名称,改设普定县,隶属于安顺军民府,并将原安顺府直辖的宁谷、西堡两土司划归普定县管辖,县与府同城而治。之后,经过一系列变化,在安顺府亲辖地上几次调整行政区划,公元1727年(康熙二十六年)以后,划设5起、14枝,共包括606寨,大体相当于今安顺市范围。随着调整,原来那些土州同、土守备、土千总等陆续裁去;1840年(道光二十年)以后,安顺不再有土司的记载。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试验区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备15000288 号